《周易》居六經之首,而易學有“在蜀”之稱。巴蜀《易》學歷史悠久,成果豐富,據不完全統計,歷代巴蜀學人撰有《易》學著作370余種,現存者尚有160余部之多,構成中國《易》學史的一大奇觀。其中,揚雄《太玄》...
本文所討論的20世紀的儒學研究,并不是要盤點或列舉20世紀儒學研究的成果,或總結20世紀儒學研究的方法,或綜述百年來儒學研究的成就與缺欠。而是希望把儒學的學術研究作為一個問題,以儒學的現代發展為主體,探...
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、創新性。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、綿延不斷,關鍵在于善于結合不同時代條件進行自我更新、自我揚棄?,F代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,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。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...
“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”這一必由之路,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、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孟子經典詮釋學思想是一個理論系統。經典詮釋的宗旨是“以正辯邪”,即通過正邪之辯,“息邪說,正人心”。經典詮釋的原則是“緣情解經”,即根據作者與讀者的情感及意志來詮釋經典。經典本義的理解方法是“以意...
“浙學” 是千百年來的浙江人的文化創造和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,包含了浙江大地上曾經有的文化思想成果。這一“浙學”概念不是狹義的,而是廣義的大浙學的觀念。從歷史上看,宋代以后,“浙學”觀念變化過程是一個...
精髓要義,著之于篇。今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認為,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,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。
《易經》說:“剛柔交錯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,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?!薄拔拿饕灾埂笔侨宋慕袒哪繕?,“化成天下”以“文明以止”為教化的方向??鬃永^承上古三代的歷史文化,形成了博...
年少十五,喜讀《論語》,至乎今日,已四十余年。不只是自己讀《論語》,后來也教學生讀《論語》。讀之、講之,感其意味,體其意蘊,明其意義,常有快然不可以已的證會。
中華文明連綿發展五千多年,具有不斷創新的突出特性,相比于世界上的許多民族,中華民族更統一、更包容、更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。近代中國遭受了空前劫難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經過艱辛探索與努力,終于走出...
以“道性善”為“孟子第一義”,以“稱堯、舜”為“第二節功夫”,這是人們對《孟子·滕文公上·道性善章》的一般看法。作為考釋價值顯著的大章,《道性善章》既涉及文史考證問題,又涉及哲學詮釋問題,需要考證...
清黃小坪《百孝圖記》中的舜孝思想雖然引用了孟子的“大孝”說,但二者是有差異的。不同于貫穿《百孝圖記》中感應和感動的觀念,《孟子》關于舜孝的敘事所包含的哲學問題比較豐富,涉及親情、正義和超越三原則的...
家是儒家開展人倫教化的核心場域,家禮則是維系家庭或家族和諧穩定的倫理觀念與儀禮規范的綜合體。伴隨著家形態的發展演變,家禮也經歷從無到有、逐漸完備,并由貴族而普及平民百姓,成為指導人們日常居家生活的...
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沒有自發地引導中國走入現代化社會,但中國文化的傳統并不必然與模擬、學習現代的政治、經濟制度相沖突,東亞各國在學習現代化中的成功就是證明。
《周易》居六經之首,而易學有“在蜀”之稱。巴蜀《易》學歷史悠久,成果豐富,據不完全統計,歷代巴蜀學人撰有《易》學著作370余種,現存者尚有160余部之多,構成中國《易》學史的一大奇觀。其中,揚雄《太玄》...
楊老師主編的這套《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》,較之以往的相關成果,在體例上后出轉精,做了明顯的優化。在《凡例》中,有8條對本書的體例做了說明,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。
中國儒學文化一直是通過基督教概念被理解的,“天”被譯成“Heaven"(天堂),“義”被譯成“righteousness"(基督教義理),“禮”被譯成“ritual”(基督教禮儀),“道”被譯成“the Way”(上帝之路),等等...
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或引用王陽明的學說主張,強調要“像王陽明那樣‘誠意正心’、‘知行合一’,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”。那么,王陽明心學之于當今社會究竟有怎樣的價值...
10月27日,山東省紀委監委主辦的踐行“兩創”方針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研討會在濟寧市召開,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探索開辟中華優秀傳統廉潔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新路徑進行交流研討。
民族復興之路是艱辛的、漫長的,文明的再造是民族復興核心的環節。經過近二百年的艱辛探索、艱苦奮斗,中華民族的現代化轉型終于迎來了歷史性的里程碑,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“創造屬...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,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,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、自覺遵守者、堅定捍衛者”。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發掘中...
孔子之“仁”具有不可言說性。在人類用語言建構的意義世界中,“目之”與“默識”蘊含直覺體悟和信仰的成分。知性認識無法達到對本體的觀念性把握,直覺體悟和信仰是接近本體的有效路徑。仁內在于人性,具有先在...
無論什么朝代,都需要提倡和弘揚勤于職守、為民請命的敬業精神。這方面的成語,有一個甚為常用,即“夙夜在公”?!百怼敝傅氖前滋?,“夜”指的是夜晚?!霸诠?,通常是指為公事操勞。夙夜在公的意思,就是形容...
中國文化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既具有人類文化演變的普遍性,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。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縱向的歷史發展中,表現為綿延不絕、從未中斷的特征;在橫向的社會生活中,表現為入世情懷與寬厚包容...
按照西漢孔安國的說法,《孔子家語》與《論語》時代、性質相同,這與我們的研究結論完全一致?!犊鬃蛹艺Z》近57000字,數倍于《論語》,內容之豐富、價值之重要超乎很多人的想象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部十分珍貴的典...
孟子離開滕國后,“后車數十乘,從者數百人”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,帶著弟子浩浩蕩蕩前往魏國。由于在滕國推行仁政,又被滕文公拜為導師,此時的孟子已非當年可比,連弟子都懷疑如此排場是否有點過分。孟子卻...
十年前,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,在孔子研究院舉行專家學者座談會,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信號,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歡欣鼓舞,認識到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,必將載入中國當代思想文化的史冊。
眾所周知,孔子是傳統政治秩序的捍衛者和改良者,反對犯上作亂、臣子不臣。但是在《論語·陽貨》篇中,有幾章孔子與犯上作亂者關系曖昧甚至愿意合作的記錄,令歷代學者頭疼不已、聚訟紛紜。這又是怎么回事呢?
在表達憂愁不安的情狀時,我們經常使用一個成語——憂心忡忡,這個成語出自《詩經》?!对娊洝酚袃墒自娪小皯n心忡忡”的句子,一首為《召南·草蟲》,另一首為《小雅·出車》?!恫菹x》是《召南》的第三首,古代...
宋明理學關于《大學》今古本的分歧,雖然集中表現在朱子學與陽明學之間,但其之所以形成分歧,又是由《大學》形成之不同時代與研究者之不同的關注側重所決定的。因而,要弄清這一分歧的原委,也就必須從主張今本...
禮器,指古代在祭祀、喪葬、宴饗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,是禮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。就文廟祭祀來說,主要指祭器和樂器。闕里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,起源較早,禮器較全備,是研究古代祭禮文化的重要載體。本文依...
曲阜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,文化遺存眾多。碑刻作為特殊而重要的文化遺存,遍及曲阜城區內外。歷代金石學典籍與地方志書對曲阜碑刻雖不乏記載,但也存在不少硬傷,或有缺失,或有重疊,或由于辨識不確等因素而造成...
作為孔子的故鄉,“東方圣城”曲阜在千百年郁郁文氣的洗禮中,留存了諸多與孔子相關的文物和遺跡??讖R、孔林、孔府、少昊陵、周公廟、尼山、顏廟等處,至今尚存有不少與孔子、與儒學相關的碑碣石刻。由于孔子及...
我們正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,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從中華傳統文化來說,必然要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,而儒學是傳統文化的主體,也必然要研究儒學的現代化問題
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明確提出“七個著力”,其中就有“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”。同時,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也強調,要“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,推...
10月27日晚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“兩創”系列專題學術講座第四講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文學生活館舉行。十三屆、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,山東大學講席教授,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,《文史哲》主編,《孔子研究》主編王...
當前,世界之變、時代之變、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。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,人類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:一種是重拾冷戰思維,挑動分裂對立,制造集團對抗;另一種是從人類共同福祉出發,致力團結合...
孔子創建儒學,將“王官學”的貴族世家知識向平民精英開放,從而為“百家言”的產生提供了契機??鬃觿摿⒌目组T組織,天然帶有過去封建貴族組織資源的色彩??鬃臃Q“師”,便是典型例子。從周代金文的材料來看,...
思想是行動的先導。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...
“古往今來,人類逐水而居,文明伴水而生,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。
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,被譽為“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”,他在《歷史研究》中講述了世界各個主要民族的興起與衰落,提出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,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,而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,中國的文...
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,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生歷史性變革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...
文脈,原義指文章的脈絡,引申為文化的根脈和血脈,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基因、精神命脈的集中體現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脈的重要論述,對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、建設文化強國、建設中華民族現...
關于“孔子作《春秋》”,山東曲阜留存的文物古跡有很多。其中,孔廟“圣跡殿”內《圣跡圖》中的“跪拜赤虹”圖,講的就是“孔子作《春秋》”的故事:魯哀公十四年春,西狩獲麟,孔子作《春秋》,九月而書成。以...
中華文明擁有五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,積淀形成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,既需要薪火相傳、代代守護,更需要與時俱進、勇于創新?!痹诎倌陫^...
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,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,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、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,決定了國土不可分、國家不可亂、民族不可散、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...
“仁政”是孟子描繪天下國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偉藍圖,是《孟子》一書的思想內核和精神命脈。孟子“仁政”是對上古三代時期國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,其中“堯舜之道”是“根”“三代之治”是“脈”?!爸芸字獭笔?..
學界對《論語·鄉黨》“色斯舉矣”章理解歷來存在較大分歧,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對關鍵字解讀,二是對章節所表達的意蘊,三是本章與整體之間的聯系。本文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,以問題為導向,從...
知識體系既是人們對自然、社會和歷史的規律認知的反映,也是對這些規律的總結和改變世界的實踐歸納。
古人注重“學”??鬃幼苑Q“好學”,弟子中亦僅稱顏回為“好學”(“哀公問:弟子孰為好學??鬃訉υ唬河蓄伝卣吆脤W,不遷怒,不貳過,不幸短命死矣。今也則亡,未聞好學者也?!保?。其為學之方,有一點很重要,...